中国日报4月8日电 香港与广东东莞,相隔一百多公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说,香港是因转运东莞及周边地区的莞香而得名,也有人说,许多香港人的根在东莞。
一百公里割不断的情愫,在60年前的两地间,又平添了一道流淌至今的血脉。1965年,东深供水工程全面通水。60年来,东江水从东深供水工程取水口——东莞市桥头镇一路奔流,源源不断注入香港供水系统,让东莞和香港的关系升级为我住东深头,君住东深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东深水。
东莞市桥头抽水站是东深供水工程最早的起点,年过八旬的桥头镇居民莫康平曾在这里参与工程建设,这是他一辈子的骄傲。时间回到1963年,香港遭遇罕见大旱,严重缺水,全港350万市民的生活陷入困境。我的姑姐、舅舅、表弟、表哥都在香港,同胞们没水喝,我很心急!莫康平时刻关注着香港亲人的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心系香港同胞饮水之苦,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兴建东深供水工程,1964年2月20日,工程全线个电力抽水站,将东江水提升,接入香港木湖抽水站。在那个缺机械、少技术的年代,面对工程时间紧迫、施工面大、技术要求高的难题,建设者们只能通过人工开挖、肩挑背扛等方式,开山劈岭、凿洞架桥、修堤筑坝。
得知工程开工,莫康平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希望早日帮助香港同胞渡过难关。他依然清晰地记得,虽然当时施工现场技术条件落后,但是大家不畏艰辛、干劲十足。首期工程都是靠我们的双手,凭着一把锄头挖土、一担簸箕挑泥,大家日以继夜、连续奋战,没有人去计较做工的报酬。
据统计,从1964年2月动工到1965年3月建成通水,东莞出动1万多人参与东深供水工程建设。东深供水首期工程之所以能够在短短1年内顺利建成,离不开东莞的无私奉献。工程沿线百姓舍弃家园、主动搬迁,广大群众不计报酬、奋战一线,东莞各级政府鼎力支持、大力协调,为工程顺利建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广东省水利厅原副厅长李粤安在东深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六十周年东莞主题晚会上动情地说。
流经东莞48公里的石马河,曾是东深供水工程的主要输水渠道。工程建设前,石马河的自然流向是从南到北注入东江。为了将东江水引入香港,工程建设者在石马河上建成8个梯级抽水泵站,星空体育注册实现了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豪迈誓言。
2003年,东深改造工程投产后,被当地群众称为供港功勋水的石马河恢复为天然河道。然而,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石马河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曾经的功勋水沦为了乌龙江。
2012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做出加强石马河整治的决议,打响了实施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第一枪。
我们改变了河道治理和水环境整治独立治理的传统做法,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健康为导向,提出综合性、因地制宜的综合治理措施。东莞市水务局局长陶谨说。
2018年,东莞高规格成立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现场指挥部,在流域7镇建立统一高效的作战指挥体系,畅通执行工作机制;
以河长制为抓手,落实各级河长守河有责的水污染防治责任,加快完成河道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和五清(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专项行动任务;
在流域内落实属地和业主环境监管责任,全面清理整治和严防死守,杜绝散乱污企业回潮反弹。加强环保监管执法和服务,落实企业治污减排;
河长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加强河道管理,加大清四乱和五清专项行动力度,全面清理沿河岸外延6米范围内一切违法搭建、种植、养殖活动。东莞市水务局河湖长制工作科科长郑铁钢介绍。
进一步压实镇村河长责任,发动2万多人次加入清四乱五清行动,累计发现的386处问题均完成限时整改;巡河新发现的981处问题均完成整改销号;29条重点河流已有28条完成两岸6米范围内五清和清四乱专项工作。
河长负责的河段出现任何问题,河长必须出面协调解决。东莞市樟木头镇水务工程运营中心主任黄培真说,在清四乱专项行动中,河长必须做好劝导工作,并且协调多部门帮助居民恢复正常生活。
2019年1月,中国电建旗下专业化平台公司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牵头与中南院、水电七局、水电九局、水电十四局、港航公司组成联合体,成功中标东莞市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工程包括干支流河涌107条,流域面积601平方公里,项目涉及7个镇、112个社区、192家重点权属单位、10万余栋建筑权属用户,分布范围极广,协调工作量极大。星空体育注册根据考核要求,到2020年6月,要实现石马河流域107条干支流河涌全面稳定消除黑臭,旗岭断面稳定达到Ⅴ类水质目标,其他断面达到国家、省、市环保部门考核要求。
2019年是我们治污攻坚的关键一年,实现了当年中标、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达标。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东莞石马河总包部总经理李彬介绍,我们贯彻中国电建流域统筹、系统治理治水思路,紧抓电建治水六大系统(雨污分流截排管控系统、内外源污染管控系统、工程补水增净驱动系统、生态美化循环促进系统、河湖防洪防涝与水质提升监测系统、水环境治理信息管理云平台系统)指导施工,解决传统工程设计施工脱节问题,全方位促进工程建设高标准、高效率推进。
分阶段开展地下排水管网排查、修复完善管网工程、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入厂、雨水入河;消除河涌内源污染、建设河道缓冲带,提高流域水环境整体水平;建设石马河流域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智能监控与管理、闸站群联合调度、水环境信息公开;在石马河上游4个镇建设防洪工程,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有保障;打造石马河滨河风光带,实现生命碧水的溯流新生。
经过六年的持续建设与水质运维,石马河旗岭国考断面稳定达标,106条支涌稳定消除黑臭。通过干流河道扩宽、河道清淤、岸线整治等措施,石马河干流沿岸地区防洪标准显著提升,极大增强了沿岸居民生产生活的安全保障。在建设过程中,中国电建结合广东省、东莞市万里碧道建设总要求,因地制宜在沿岸建设了诸多景观碧道,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休闲空间。
东莞水务人的努力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得到了现实的回报。如今的石马河碧树倒映、清波微漾,黑天鹅结对造访、白鹭成群觅食,市民群众在河边惬意地散步,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在石马河畔徐徐展开。昔日的功勋水蜕变成了如今的幸福河。
黄昏时分,石马河畔的竹塘水闸公园,居民刘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在这里玩耍:这几年河里的水变清了,公园也建起来了。小孩有地方可以玩,大人也有地方锻炼,变化很大。
为打造人与水互动、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和谐共生的生态水利文化综合型公园,公园所在的东莞市凤岗镇充分发挥河长牵头统筹、协调督导作用。
相关河长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参与其中,根据责任河道存在的短板以及周边居民反映的意见,提出针对性修改意见。凤岗镇水务中心副主任何奕锋介绍。
从竹塘水闸公园一路向北,石马河流经东莞市清溪镇长山头村。三面临河不仅给村里带来了河水清清、绿草悠悠的美景,也带来了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新机遇。
石马河综合整治后,河水变清了、河岸更美了,全村群众发展的劲头更足了。石马河畔,翠山碧水,自然风光盛美,让现代化产业园区落户水到渠成。石马河是安全河、生命河,更是造福群众的幸福河!长山头村党总支书记殷勇强感慨万千。
东深供水工程纪念园展馆内,被放在C位的时代楷模荣誉奖牌格外引人注目。2021年,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岁月不语,唯石能言。金灿灿的奖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东深精神,星空体育注册共护一泓清水。
这根扁担有我的历史,第一个拿来挑泥,第二个拿来挑行李,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为国家挑重担,为人民挑重担,为社会出力。莫康平表示,如今他已经把这根扁担作为传家宝,交到了儿子莫剑良手中。
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托付,莫剑良深感使命如磐、责重如山,从2023年开始,他常常深入社区、学校,为广大群众讲述东深供水工程的故事。在他看来,扁担不仅承载着汗水辛劳,更承载着人文精神,传承东深人的家国情怀以及爱国奉献的精神,我责无旁贷。
钟钦明是东莞老水利人,人称明叔,1954年就投入东莞水利建设中,将自己的奋斗年华奉献给了东莞水利事业。说到东深供水工程,明叔仍忍不住心中的激动,为能参与到这一伟大工程建设中而自豪。
在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大型机器要通过,大型运输车辆要通行,道路建设工程起到了关键作用。东莞水利建设力量要做的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明叔说:东深供水工程经过了东莞的大片山地,我们要从中打通一条道路,就是目前的东深公路。在东深供水工程打通之后,有些过去能够涉水而行的河道水位上涨,已经不具备通行条件了,因此,我们也要建设桥梁。
尽管工作生活环境艰苦,但全体东莞水利人都干劲冲天,全力为东深供水工程奉献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深精神也激励着新一代东莞水利人不畏困难,敢于担当。2019年初,东莞打响了石马河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立了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现场指挥部。现任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综合科科长、市水利学会秘书长的赵伟良当年领命出征,加入石马河现场指挥部,深入一线驻点办公,大力推进各项攻坚任务。决战督导期间,他日夜兼程,全力冲刺,时刻保持5+2白+黑战斗状态,致力攻破治污瓶颈,为旗岭国考断面水质达标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回顾这段治水历程,赵伟良坦言:石马河治理期间,东深精神始终是我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当看到石马河的水质从浑浊不堪变得清澈见底,旗岭国考断面顺利达标,我深刻感受到东深精神在新时代治水征程中熠熠生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以东深精神为指引,为守护东莞的绿水青山拼搏奋斗。
源源东江水,浓浓血脉情。满载祖国人民深情大爱之水静静流淌,不断续写着东深供水工程起源地东莞和香港的温情故事。(完)